科技服务
最近更新
破解欠发达地区人才难题
发布时间:2018-10-29   来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浏览次数:18578

近年来,广东省阳江市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将人才工作摆在经济社会优先发展的位置。以“四强化四注重”为着力点,加强柔性引才体制机制创新,逐步破解欠发达地区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用不好”难题。

强化组织领导,注重引才工作制度化。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招才引智工作的意见》《阳江市引进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实施办法》《关于加强市党政领导干部联系专家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明确健全完善党管人才、管理服务、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经费投入机制等。特别是明确设立人才工作专项资金每年2000万元,有效为开展人才工作提供资金保障。设立2个市级人才工作试验区,给予更多人才工作自主权;大力支持各企事业单位柔性引才,一次性给予高层次人才最高50万元的工作经费支持。给予50万元至100万元经费鼓励建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院士工作站等科研平台集聚人才等。先后开展了人才工作“基层建设年”“服务提升年”等专题年活动,通过坚持开展人才工作“一年一主题一载体”主题年活动,逐个突破人才工作热点难点问题。

强化需求导向,注重引才对象精准化。一是在明确方向上下功夫。围绕本地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各级党政部门深入产业园区摸排重点企业技术需求情况,制定了全市紧缺急需高层次人才目录,清楚需求计划,明确引才方向。二是在精准引才上下功夫。紧紧围绕区域发展方向和企业发展需求引才纳贤,实现人才与生产要素、工作岗位的最佳结合。用人单位结合自身发展阶段、产品研发需求等情况,主动联系对接,提高柔性引才精准度。如围绕传统优势海洋产业,依托中山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广东省海洋渔业试验中心等单位的科研力量,成立了“阳江市海洋人才培养与科技协同创新联盟”。在五金刀剪产业方面,引进了中国钢铁研究总院五金刀剪先进制造技术创新团队成立“阳江市五金刀剪产业技术研究院”,并成功建设成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三是在服务保障上下功夫。对入选省“扬帆计划”人才项目、取得国家级和省级科技进步奖、省哲学社会科学奖的个人或团体分别支持科研经费。开展领导干部联系专家活动,健全“一站式”代办服务,全力帮助高层次人才解决配偶就业、子女入学、身体检查等后顾之忧。

强化创新载体,注重引才方式多样化。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的原则和理念,充分发挥市人才驿站功能作用,打破户籍、地域、身份、档案等刚性约束,采用多种方式借脑引智,强化以才引才,聚集高端人才,不断畅通渠道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一是依托专题活动引才。成功邀请了中国工程院孙玉、刘人怀、麦康森、吴清平和国际欧亚科学院张新长等5名院士开展院士专家阳江行活动,开展管理咨询、经济把脉、技术诊断、建言献策和解决问题。二是依托产业项目引才。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实际,借力省委组织部“扬帆计划”人才项目,柔性引进一批高端人才。其中引进创新创业团队7个,入选“扬帆计划”竞争性扶持市县重点人才工程项目9个,省紧缺高层次人才项目4人次,累计获得省“扬帆计划”专项扶持资金超过3000万元。三是依托重大工程引才。针对欠发达地区人才开发自身“造血”功能不足的实际,全面实施海洋产业、蓝色旅游、海洋食品等人才培养工程,以人才培养辐射带动人才集聚。例如在实施五金产业人才培养工程方面,建立“政校行企”联合培养人才机制,组织12家五金刀剪骨干企业与中国钢铁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15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人才培养及科技创新联盟的同时,也与这15家高校形成了柔性合作,借脑借力破解技术难题。市粤德合作职教与培训中心高薪聘请湖北省金牌校长、德国“双元制”职教专家刘大力任中心总经理,率先在国内创建了“双元职教本土化、培训模式园区化、运行机制企业化”的职教人才培养模式。四是依托科研平台引才。发挥产业优势,着力建设一批科研机构,突破人才落户瓶颈,千方百计让人才工作有平台、科研有平台、创新有平台。如近年来已有高新技术企业25个,国家级、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6个,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4个,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各1个。

强化多措并举,注重引才育才效应化。坚持引育并举,对引进和培育人才工作成效明显的单位,确立为市人才工作示范点,充分运用示范成果转化,加大本土人才培养力度,强化相互协作,产生“引进一个、带动一批”的链式反应。充分利用“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创新团队等智力资源,大力引进影响大、带动能力强的高端人才,充分发挥引进人才的辐射带动作用。如阳江职业技术学院依托“院士工作站”和创新团队等平台,打造了一支21名副高职称以上为主体的博士“涉海”高层次师资团队。阳江市人民医院打破技术职称终身制,实行绩效工资分配、中层干部聘任制改革,近年来共引进博士、副高以上紧缺人才23人。


上一篇:
下一篇:
人才中心
微信公众号
全联人才在线
微信公众号
全国工商联
人才服务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