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云淡,风过不寒,这是北京深秋十月难得的艳阳天。向来忙碌而安静的最高人民检察院东华门办公区人头攒动,200余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民营企业家、律师、法学院学生走入最高检,参加检察机关、工商联“服务‘六稳’‘六保’护航民企发展”检察开放日。
10月下旬,全国各级检察机关与工商联加强沟通联系,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开放日活动,10月30日,落地于最高检的这场开放日活动,为两家联合组织开展的全国四级联动开放日活动画上了圆满句号。
活动期间,共有包括263位全国人大代表、112位全国政协委员在内的52361名企业家走进31个省级检察院、328个市级检察院、2947个县区检察院。全国四级检察机关共收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民营企业家的意见建议4800余条,为检察机关依法护航民营经济提供了具体路径遵循。
在这里,共同探寻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最优答案
这是最高检检务公开史上最为特别的一场检察开放日活动,规模最大——邀请人数超过200人,规格最高——最高检张军检察长与全国工商联高云龙主席同时参加,首次全程合作举办开放日、首次将央视直播间搬入最高检、首次采用线上线下实时互动……这些“之最”与“首次”背后,是基于世界经济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下的法治考量。
2018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和“三个没有变”。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产生巨大冲击,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遭遇经济全球化逆流,应对贸易摩擦,很多民营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描绘了未来5年、15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提出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置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无论是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还是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民营经济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主体。
法治之于企业,就如同阳光和空气之于人类,是最基本的需求。民营企业创业艰辛、发展不易,更需要、更珍视法治的呵护。检察机关肩负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职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打造更优法治化营商环境责无旁贷。
检察开放日是检察机关将社会各界的目光聚焦到检察工作、揭开检察院“神秘面纱”的重要举措,也是凝聚各方合力,共同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有力方式,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民营企业家、律师、法学学生,既可以在这里提出意见建议,也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
“娘家人”联手,严管即是厚爱
“工商联是民营企业家的‘娘家’,检察机关就是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老娘舅’,真严管、真厚爱。检察司法目的是为真爱而管、是为健康成长而罚!”张军检察长在开放日活动中表示。
2018年12月,全国工商联与最高检联合调研,在座谈会上一位民营企业家发言时就讲道:“我们不需要特殊关照,只要能够平等对待就好”。话语朴实却发人深省。年底,最高检总结梳理11项具体检察政策,指引检察机关依法妥善办理涉民企案件,并发布典型案例加以指导。
2019年2月,全国工商联与最高检建立了沟通联系机制,健全日常联系机制,确定每半年举行一次双方主要领导出席的高层会商,建立联合调研机制,健全民主监督,推动双方信息共通互享,联合开展宣传培训,并明确了责任部门。
高云龙主席表示,全国工商联进一步加强与最高检的协调联动,坚持问题导向,联手同向发力,着力填补短板、改善弱项,通过长期努力、持续奋斗,力争从思想意识、观念传统上进行改变,切实服务保障好民营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自双方共同下发沟通联系机制的意见以来,最高检和全国工商联积极落实意见精神,合作日益紧密。“最高检每半年给我们递送一次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工作情况,双方信息沟通非常顺畅。”全国工商联相关负责人表示。
司法实践中,存在有一定数量的涉民营企业刑事案件逾期滞留在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环节,既未结案又未被移送审查起诉或作出判决的情况,形成“挂案”,久拖不决。民营企业及企业相关人员长期处于被追诉状态,侵害了涉案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并对其正常经营造成较大影响。
针对民营企业家最关心的“挂案”问题,最高检于2019年10月下旬部署开展了专项清理工作。2019年12月31日,全国共排查出涉民营企业刑事诉讼“挂案”2870件。截至2020年9月30日,已清理办结2125件,占总数的74%。其中部分“挂案”线索正是来源于全国工商联的日常沟通联系中,“我们对案件进行跟踪协调,部分企业诉求受到最高检的重视和支持,依法维权取得良好效果。”全国工商联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2020年初,考虑到民营企业不同的经营管理模式,对经营中涉嫌犯罪的民营企业负责人,张军检察长突出强调, “依法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诉的不诉、能不判实刑的就提出适用缓刑建议”,在民营企业家中引起强烈反响,提振了企业家发展信心。今年两会期间,全国工商联向全国政协提交了《关于修改刑法规定加强非公有制经济平等保护的提案》,呼吁侵害民企和国企的犯罪行为罪责一致、统一追诉标准,积极参与最高检咨询委赴辽宁开展落实“少捕、慎诉”刑事政策的调研。
今年疫情防控期间社会经济形势出现新的变化,最高检及时出台服务保障“六稳”“六保”的11条意见,提出的37项具体检察政策中有22项是涉及民营企业权益保护的,专门强调落实“少捕慎诉”的司法理念,在办理涉民营企业案件时,严格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慎重适用强制措施,切实把政策落地落实。今年前三季度,对非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员涉嫌犯罪不捕率、不诉率分别高于普通刑事犯罪6.6个、8.4个百分点。
“去年双方共同制定加强沟通联系机制意见以来,全国31个省级检察院以及相当数量的市县级检察院都与同级工商联建立了沟通联系机制。工商联反映的企业法律诉求都得到了检察机关的高度重视,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全国工商联有关负责人透露,全国工商联已经下发通知,要求各级工商联及所属商会全力配合今年检察机关开展的涉非公有制经济控告申诉案件清理和监督活动,并已经移送了一批案件线索。此次四级检察院共同开展的开放日活动,全国工商联也是在第一时间发函,并协助邀请企业家5万余人。
目前,全国工商联正与最高检联合力编纂《民营企业刑事合规指引》,加大以案释法和宣传力度。依托所属媒体对各级检察院和同级工商联之间的沟通合作和服务保障民营经济的措施成果进行专题宣传。
高云龙主席在开放日欢迎仪式上表示,要继续充分发挥两家会商机制优势,促进成果落实落地,共同着力推进解决民营企业关注度高的六方面问题;要强化层层联系联动,打通依法服务保障民营企业的“最后一公里”,在建立健全联动机制基础上,推动服务保障重心下移,在促进就近便捷解决问题上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要聚焦聚力典型案例,重点加强示范引领,持续促进“法治观念立起来”“法治民企建起来”“法律服务强起来”“营商环境靓起来”;要及早谋划品牌活动,有效挖掘带动效应,总结已有经验,不断创新优势;要拓展合作领域,提升联动效应,通过搭建信息共享平台、联合编写宣传指导材料等方式,持续提升民营企业法治建设水平。
让数据来说话,让民企放宽心
此次开放日活动中,最高检共派出三名厅长,就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促进企业合法合规经营,畅通诉求表达渠道、扎实开展专项活动、努力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最佳营商环境,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三个方面与受邀人民群众回顾这一年的检察工作。
第一位分享的是最高检第一检察厅厅长苗生明,他的开场别开生面,从一起涉个体工商户的合同诈骗案说起,大家都听得聚精会神。随后,苗生明列举了一组数据:2020 年1至9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审查逮捕妨害疫情防控犯罪7987人,受理审查起诉12452人。尤其对妨害复工复产、损害企业合法权益的犯罪,依法从严从快追诉。
如果说这组数据是抵御外界干扰的长矛,下一组数据就是守护企业合法利益的盾牌:2018年以来,对非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员犯罪的不捕率为29.5%,高于刑事案件总体不捕率;对非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员犯罪的不起诉率为17.3%,高于刑事案件总体不起诉率。
紧接着,最高检第十检察厅厅长徐向春表示,检察机关充分发挥12309检察服务中心作用,打造“信访网电”四位一体的诉求表达体系,及时办理涉民营企业的各类控告申诉案件,加强检察监督。而且,在2019年9月,全国四级检察机关的12309检察服务中心均开通民营企业法律服务“绿色通道”,对涉及民营企业的控告申诉案件,优先接待、快速受理、依法处理、重点办理。
徐向春专门介绍了涉非公经济控告申诉案件清理和监督专项活动。目前,最高检分三批已直接交办督办580件重点案件,截至9月,全国检察机关共排查出涉非公经济控告申诉案件11921件,办结6391件,检察机关提出监督纠正意见1714件,发出检察建议462件,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80件。
“专利制度就是给天才之火浇上利益之油。”第二场论坛作主题发言的是最高检第四检察厅厅长郑新俭,他引用了林肯的一句名言,说明知识产权对于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意义,也表达了检察机关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坚定决心。2019年至2020年9月,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侵犯知识产权案件6998件12252人,提起公诉9489件19294人,同比上升超过20%。郑新俭还透露近期最高检积极参与《刑法修正案十一》关于侵犯知识产权罪的立法研究,进一步严密知识产权刑事保护法网。
数据是最为枯燥的,而数据又是最具震撼力的。让数据多说话,让民企放宽心。这也是本次开放日论坛的设计初衷。在当天开放日活动现场,现场讨论热烈,企业家、律师、学者、大学生的提问质量很高,受邀群众在这里接受了一次法治饕餮大餐,收获满满。
检务公开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过程中实现嬗变
在全国范围内,各级检察院紧密结合活动主题,采取多种形式,彰显自身特色,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检察机关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工作。在这里,人民群众看到的不仅是服务民企,也看到了检察工作本身。而这,也正是检察开放日的意义所在。
河南焦作检察机关发布创新品牌项目“检察服务企业360”网络平台。用专门开发的线上服务企业智慧平台,以信息化、大数据为核心,加强检察机关与企业深度沟通联系。这里看到的是检察机关的智慧检务能力。
广东佛山市院、广州增城区院、河北衡水市院等带领代表参观远程视频提审室,观摩认罪认罚案件办理过程及案件公开听证,使用多媒体演示讲解涉民企案件的办理流程,直观感受“民营企业绿色通道”案件快速办理,让代表看得见摸得着检察机关落实“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方面的探索。这里看到的是检察机关依法公正办案,做到“三个效果”有机统一。
广西北海市院在涉企案件评析检察沙龙活动中,结合所办的串通投标案、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通过案例评析的方式,归纳案件争议焦点,引导与会人员参与讨论。这里看到的是检察机关在法治教育上的主动发力。
湖北检察机关依托五位一体的“鄂检网阵”,持续宣传检察工作“好声音”,密集报道全省“检察开放日”活动情况,武汉市院编辑《优化营商环境十个经典案例》,硚口区院印制《硚检战疫记》、《硚检星辉》等检察产品在活动中宣讲。这里看到的是检察机关在法治宣传上的不断创新。
新疆检察机关根据本地疫情防控形势,合理安排开放日规模、方式,自治区检察院邀请代表参观刚落成的检史馆,并现场视频连线,在“云端”观摩吐鲁番市院正在进行的一场视频接访活动。这里看到的是检察机关运用高科技,疫情防控与司法办案两不误。
……
自2010年5月28日最高检察首次举办以“深入推进检务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为主题的检察开放日活动以来,历经10年时间,开放日经历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丰、从丰到高、从高到广的过程,从形式、内涵、理念上不断更新进步。作为最高检持续推进检务公开、密切联系人民群众、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的重要平台和窗口,开放日活动持续发挥“向社会展示检察形象、让群众了解检察工作”的桥梁和窗口作用。
“法不可知,则威不可测。公平和公正是法律追求的目标,而公开则是最有效的手段。检察开放日作为全面推进司法公开、构建阳光司法机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大力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将不断创新,不断打造为民亲民便民的新品牌。”最高检办公厅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