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下午,第59期德胜门大讲堂在全国工商联报告厅举行。本期大讲堂由全国工商联主办,全国工商联组织建设部、社会服务部、人才中心承办,全国工商联餐饮业委员会、国创融合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协办,主题为“产教融合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提能”。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方光华出席并致辞,全国工商联人才中心主任李树林主持。
方光华指出,职业教育与中国式现代化共生发展,承担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支撑产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职能,而产教融合是衡量职业教育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志。他强调,当前,毕业生就业难和民营企业招工难的结构性矛盾仍然较为突出,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路径就是要大力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深化产教融合的实质是通过建立校企命运共同体,促进教育端和产业端异质性资源的优势互补,构建教育和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推进产教融合需要政、行、企、校等全社会多方参与,共同推进,各级工商联和各有关商会要在深化产教融合上积极作为、形成合力,加强对校企合作规律性研究,进一步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引导民营企业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内生动力,不断拓宽服务覆盖面。
在主旨演讲环节,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二级巡视员李春从如何在推进教育强国大局中更好彰显职业教育使命担当,持续深化职业教育体系改革,深化校企合作,形成政、行、企、校合力方面,深入阐述了产教融合工作。他说,当前我国正在加快实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推进工程,以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抓手,依托“一体两翼”改革载体,全面推进五项重点任务工作。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也是教育与产业双向发展的有益探索,更是政、行、企、校多方共赢的有效途径。希望更多企业参与其中,共同提升人力资源的价值,为职业教育迈向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贡献。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一级巡视员王海林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发展离不开产教融合的支撑,工信部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支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三个方面,介绍了推进产教融合工作的政策和路径。他表示,一方面,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第一资源,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新机,新时代竞争表现为科技和知识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掌握科技和知识的人才竞争。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具备大企业所不具备的优势,特别是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代表的优质中小企业,发展成长空间巨大,这将是高校毕业生大显身手、大有作为的广阔舞台。
奇安信集团副总裁张龙结合产教融合育人实践,从网络人才培养的痛点和学校育人的难点,畅谈如何培养网络人才等对策举措。他说,中国网络安全人才缺口300多万,而现在每年所有高校网络安全毕业生只有不到3万人。网络安全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交叉学科,产教融合就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他强调,要确定培养目标,大力培养专项网安人才,重塑课程体系,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完善实践教育体系,深化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要提高支撑条件,做好校企方面科研工作,与企业合作建设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参与工程实践的平台。
吉利人才发展集团CEO、三亚学院校长陆丹结合吉利集团产教融合实践和体会,介绍了校企融合发展人才培养成果和以“三实”落实“三创”理念,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他说,产教融合是地方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今后特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机会。吉利教育利用自身产业链和世界500强生态链资源,建立吉利教育和产教融合朋友圈。目前,吉利教育从服务吉利产业链到服务全产业链,与京东、阿里等头部企业建立了20余所覆盖汽车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芯片、智慧物流、供应链、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的现代产业学院。
圆桌论坛环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二级巡视员张达,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餐饮业委员会轮值主席、陶然居集团董事长严琦,莱茵科斯特首席培训官兼培训师学院院长张振中,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李强,全国青联委员、阿里集团副总裁邢悦,南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二级教授卢志文围绕民营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现状,以及产教融合探索与实践进行了交流分享。
张达认为,目前人才培养和应用上存在一定的错位,企业工人需求很旺盛,但是适应企业方面的技能人才还不是很多。在员工培养评价方面,人社部实施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改革,把评价权交给企业和社会,建立了新的八级工制度,赋予员工相应的技能等级。一方面,积极同教育部联合推动建立中国特色学徒制体系,同财政部联合推广企业新型学徒制,面向企业新录用员工,通过财政补贴方式,支持企业员工进行技能提升,更好适应岗位需求。另一方面,大力推广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围绕产业发展需求,不断优化教学专业设计,实现教学围着生产转、专业围着产业设的产教融合机制。
严琦谈到,近年来,陶然居集团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领域进行有益探索,取得积极成效。集团把产教融合办到田间地头,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创新人才工作体制,积极与高校开展合作,同梁平职业学校合作,建立乡村振兴产业学院,在石柱县桥头镇开设三个班:智慧农业班、直播班、文旅班,把“万企兴万村”产业学院真正建到田间地头,帮助农户开起农家乐,解决了用人难的困惑,真正让农业强、农民富,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取得了成效。
邢悦说,互联网产业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桥头堡,数字经济是产业优化升级的方向,也是产教融合对接的重点行业。阿里巴巴是产教融合先行先试的重点企业,近年来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开展战略合作,获批教育部“校企合作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打造阿里巴巴商学院、全国数据智能产教融合共同体等产教融合品牌,开展“百城千校”合作计划,覆盖近1000所学校,从教材编写、教学模式、实训基地等方面推进深入合作,为新业态平台型企业培养骨干人才。她建议,人才开发要打破学科和企业界限,建立联盟机制;企业要扮演张榜角色,对企业需要解决的实操问题进行张榜,普通高校、职业院校组织教室和学生揭榜挂帅,形成积极的新型课题开发机制和氛围。
张振中认为,对于产教融合载体创新、机制创新、策略创新的见解,有助于我们加强产教融合实训环境、平台、载体建设,更好地以教促产、以产助教,推动教育和产业协调发展。培育市域产教联合体,业务运营将更加专业、更加精准。要挖掘发挥公共实训基地作用,打造企业化管理、双元制的培训理念,把最新技术贯穿到实训中,将人才培养辐射到地区所有职业院校。推进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让企业利益可持续,既做人才培养、又做师资培训,让产教融合型企业创造效益,成为多元受益共同体,将产教融合落到实处。
李强认为,职业教育是产教融合的主战场,职业院校是产教融合的主力军。近年来,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瞄准先进制造业,持续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大力探索订单式、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改革,为中部崛起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建议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用好民营企业资源,把握民营企业的岗位需求,科学制定前瞻性人才培养方案。要大力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通过订单培养、联合培养、学徒制培养,把企业生产项目、科研项目转化为教学内容和教学项目,让生产过程跟教学过程贴得更紧,让学生岗位适应能力更强,这样才能够保证民营企业的人才需求。
卢志文认为,教育和产业要双向奔赴、相互赋能。当前是民营企业参与产教融合建设的良好机遇期,产教融合既符合教育改革的需要,也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探索产教融合创新发展,民营企业大有可为。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20多个城市成为国家级试点,数千家高新科技企业、优秀民营企业入围产教融合型企业。政府统筹推进的力度更大,激励政策更加务实有效,产教融合共同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产学研组织形式不断迭代升级,实践基础更加坚实,企业主体作用日益显著,教育和产业双向奔赴、相互赋能的趋势更加明显。
北京培黎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李伟丽,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陈一,鞍山师范学院副校长王福君,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副校长张存贵,苏州市职业大学副校长孙学文,林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侯耿耿,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邵雪峰,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张学钢;北京语言大学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主任刘喆,中华女子学院教研室主任张瑞娟,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郑小博,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处处长刘文花,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孔原,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研室主任李洁,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教研室主任周凌博,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教研室主任聂阳,玉林师范学院教务处副处长龚榆桐,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对外合作处处长刘白玫;北京物资学院商学院副院长李燕荣,常州工学院碳纤维新材料产业学院副院长尹衍军,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副院长李武朝,潍坊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院长解永辉,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智能财经学院副院长张艺博,湖北科技职业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苏枫,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罗锡才,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数智财经学院副院长黄菊英;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科科长张海超,大连工业大学教授叶淑红,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专任教师丁科新,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专任教师李兆飞,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实习管理干事林雁晨,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张伟华等全国各地普通本科院校及高职院校有关负责同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发改委、全国工商联相关司局和部门负责人,全国工商联直属商会、行业委员会及民营企业相关代表,行业相关专家学者等200余人现场参会。央视频移动网、新华社现场云、微博直播、云现场同步直播,全网观看量超过126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