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在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的指导下,复旦大学、汉考国际首次联合主办的“2025上海高质量国际人才交流会暨高校来华留学生就业展”在复旦大学正大体育馆盛大开幕。复旦大学校长金力、副校长周磊,全国工商联人才中心主任李树林,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党委副书记张旭,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叶霖霖,上海市出入境管理总队副总队长胡鹰,中方企业代表国轩高科总经理张铭杰,上海英国商会Adam Davis,复旦大学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生代表詹乘风等300余名嘉宾出席开幕式。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30多所中国知名高校,京东、阿里、徐工、歌尔、洲际集团等40余家中外企业,来自全国的来华留学生、归国中文教师和志愿者近5000人齐聚现场。
开幕式上,金力表示,“双向赋能”对全球教育中心建设具有关键作用:“中国人才要‘走出去’展现真实中国,国际人才需‘走进来’激发创新动能。”复旦大学将深化“留学复旦”品牌,推动留学生从“走入中国课堂”升级为“扎根中国创业”,并呼吁校企合作打造“引才、育才、留才”全链条生态。
张旭在致辞中强调,面向未来,语合中心将持续推进“中文+专业”、“中文+职业”教育的实践模式,开展“汉语桥”“国际中文日”等全球品牌活动,继续提供“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新汉学计划”等人才培养项目,着力提升HSK考试服务水平,助力全球中文学习者更好地来华留学、实习就业,打通从“学业”到“职业”的最后一公里。
Adam Davis表示,“语言是打开机遇的钥匙”,并鼓励留学生“勇敢拥抱挑战,每个人的中国经历都是独特的,将它与你的背景结合,必将创造非凡的人生价值”!
张铭杰表示,“人才无国界,创新无边界。”国轩高科在现场开放近百个全球岗位,涵盖研发、生产等领域,并推出“简历直通通道”。他引用“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呼吁国际人才以技术连接未来。
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获得者、澳大利亚的詹乘风分享了在复旦学习中文与金融的经历,称中国是“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实验室”,从移动支付到古琴文化,他深刻体会到“君子和而不同”的智慧。在中国的每一天都在教会:“真正的进步始于接纳差异。”
展会期间,现场气氛火爆。京东、美团、携程、科大讯飞、歌尔、阿里、国轩高科等行业领军企业轮番登台宣讲,吸引众多国际人才驻足聆听。展会同步开设“企业招聘展区”和“高校留学展区”,各参展企业和院校代表向在场国际人才全方位介绍职业发展、岗位需求、企业及院校人才培养情况,咨询者络绎不绝。
展会受到观展者、企业和院校的一致好评。来自巴基斯坦的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生阿里表示:“中国企业对新技术的应用速度和国际化视野让我震撼,我的中文水平已通过HSK6级,期待通过今天的展会在人工智能领域找到职业发展机遇。”来自常州威雅国际学校的一批英国中学生,特地赶来参加此次展览,现场30多所中国顶尖高校的国际学生招生指南,为他们的求学之路指明方向。一名萨尔瓦多留学生和一名墨西哥留学生为了这次展会专程从哈尔滨飞来上海,“中国南方风景优美,我们考虑以后来南方求学。虽然很远,但也要来看看。”一位在浙江杭州居住9年的埃塞俄比亚求职者乘坐火车从杭州赶来,“中国生活便利,希望能在这里继续发展。看到不少对口岗位,准备多投几份简历。”徐工集团代表提到,“留学生展现出的文化适应力远超预期,我们计划与参展的相关院校达成‘订单式培养’协议,感谢此次展会提供机会让我们可以链接到如此庞大的高校资源群。”